来自边境白色狗怎么救?
小白是我在缅甸做的第三个项目,也是让我彻底认识到国外野生动物保护体系和中国差距的一个项目。 2018年4月底我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老魏,快来救救我,我朋友被抓了!” 我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他说“我们带两只小狐狸在野外玩,结果其中一只跑到路上被车压死了,另外一只好像受了惊吓,一直在嘶吼,我们试图接近它但没成功,后来警局的人过来把那只受惊的小狐狸带走了,我担心我的朋友会被处罚就打算先回国。” 随后他发来一个视频,我看到视频里有一只瘦骨嶙峋的小白在艰难地爬行,显然受到了极大的惊吓。 于是我马上联系在缅甸的朋友希望可以把小白买下来,但因为当地禁猎期刚过不久,很多朋友都不敢收小白,最后我找了很久才找到一位愿意承担一定风险收留小白的商贩。
为了将小白运到中国,我花了很大一番功夫,最终通过一位中缅贸易的老板帮忙,用3000元运费和两个口罩的价格,从野生的白颈长尾雉(一种濒临灭绝的鸟类)的笼子里换来了小白的生活空间。 我一直想把小白运到国内正规的动物园或者救助基地,但遗憾的是当时国内并没有接收的渠道,于是我就自己想办法建立了一个。 在经过多次讨论和研究之后,我们决定在厦门建立一座“海鸟家园”,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和国际货运枢纽的厦门正在大力建设海洋生态体系,我们认为这里将会成为未来中国乃至世界海洋生物重要而权威的守护者。 所以,我把小白和另外7只野生繁殖的白鹇一起带到了厦门。
为了让小白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我们在它的笼子后面搭建了一个小房间,里面铺上了稻草,并时不时地投喂食物以吸引它出来活动。 但是小白似乎并不喜欢这个新世界,它总是在笼子里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四下张望,只要有人靠近它就迅速地把脑袋埋在翅膀里。即使我们把食物递到嘴边也不吃,只是静静地看着我们,那双眼睛就像玻璃珠一样清澈明亮,但又深不见底,我想像以前一样伸手摸摸它的头,但它却一下子把头缩回去转身走了。 直到5天以后,小白才终于接受了新的环境,它开始在地上爬行,并且慢慢地把头伸向我们,虽然仍然不吃东西但我们终于能抚摸它的头了。
一个月后,当所有人已经不抱任何期望的时候,小白终于吃了我们喂给它的一块鱼肉。接下来每天小白都能吃到新鲜的鱼肉,它也逐渐养成了在草地上散步的习惯。 但恢复饮食后的小白变得非常能吃,一天三顿准时准点,哪怕你赶着去上班忘记给它准备午饭,它都会“咕咕”叫唤催促着我们。如果中午下班比较晚来不及给小白准备午餐,晚上回来它会生气地把前一天剩下的鱼都吐出来,直到我们纠正后才继续吃。
虽然看起来小白已经慢慢接受了我们,但是我心里很清楚它仍然把我跟它接触到的所有人类区分开来——只有我把食物捧到它面前它才会吃,当我把它抱起来它也不会挣扎,但是一旦放下它就会立刻跑开。 又过了半年,在一次动物饲养员培训讲座上,我向同学们讲解关于小白的故事时,突然听到台下有一个熟悉的声音问我“它现在生活得好吗?” 回头一看,只见小白正站在演讲台的门口盯着我看,眼中仿佛有无数的疑虑和问号。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其实它是想跟我们沟通,它之所以不去触碰我们不吃饭不是因为不愿意而是害怕,一个连汽车、电视和人类都不怕的小白,为什么会对我们这些偶尔会伤害它的同类感到害怕呢?